博斯腾湖

162
博斯腾湖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天山南坡焉耆盆地东南、博湖县城东14千米,属于山间陷落湖,主要补给水源是开都河,同时又是孔雀河的源头。如今,博斯腾湖的湖体可分为大湖区和小湖区两部分,大湖的面积近千平方公里,小湖的面积仅有百余平方公里。《隋书》记载此湖有"鱼、盐、蒲、苇之利"。湖区周围生长着广茂的芦苇,是中国重要的芦苇生产基地。此外博斯腾湖盛产各种淡水鱼,是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博斯腾湖湖区的自然风光优美,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属天然湖泊水域风光型自然风景区。 博斯腾湖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5公里,总面积1228平方公里,湖面海拔1048米,平均深度9米,最深处17米。
 
2014年5月27日,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下发通知称:经评定,批准博斯腾湖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博斯腾湖古称"西海",唐谓"鱼海",清代中期定名为博斯腾湖,位于焉耆盆地东南面博湖县境内,维吾尔语意为"绿洲",一称巴格拉什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博斯腾淖尔,蒙古语意为"站立",因三道湖心山屹立于湖中而得名。博斯腾湖距博湖县城14公里,距焉耆县城24公里,湖面海拔1048米,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5公里,略呈三角形,大湖面积约988平方公里。蓄水量99亿立方米。大湖西南部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数十个小湖区,小湖区有较大的湖泊,总面积为240平方公里,湖水西东深,最深16米,最浅0.8米,平均深度约10米左右。总面积1646平方公里的博斯腾湖与雪山、湖光、绿洲、沙漠、奇禽、异兽同生共荣,互相映衬,组成丰富多彩的风景画卷。大湖水域辽阔,烟波浩淼,天水一色,被誉为沙漠瀚海中的一颗明珠。小湖区,苇翠荷香,曲径邃深,被誉为"世外桃源"。

博斯腾湖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泊,位于新疆巴音郭楞州博湖县天山南坡焉耆盆地 
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164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1048米,平均深度9米,最深处17米。是位于焉耆盆地的一个山间陷落湖。又称巴喀赤湖,北魏《水经注》称为敦薨浦。汇入湖泊的河流主要来自西北的开都河、乌拉斯台河、黄水沟、清水河等等,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为26.8亿立方米,经西南部的孔雀河排出,平均每年出流量为12.5亿立方米,穿铁门关峡谷,进入库尔勒地区,最后汇入罗布泊。在铁门关建有新疆最大的水电站。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库尔勒地区工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加,每年要求加大出湖水量,已引起湖水位下降,湖面缩小,湖水矿化度逐年升高,今已演变成一个微咸水湖泊。原产的塔里木裂腹鱼(俗称尖头鱼)、扁吻鱼(中名"新疆大头鱼",俗称大头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长头鱼等资源已衰减。造纸用的芦苇资源相当丰富,总面积4万公顷。